為什麼「中立位」跟你想像的不一樣?
首先要先知道:
胸椎本來就是自然後凸,腰椎本來就是自然前凸。
也就是說——有一點彎曲是正常的,不代表你就駝背或骨盆前傾。
但許多人一看到自己站姿不好看,就急著去矯正駝背或骨盆前傾,卻忽略了:
你目前的脊椎位置 真的需要調整嗎?

用 X 光才能知道你的脊椎角度是否合理
真正要知道自己「駝背」或「骨盆前傾」是否過度,其實需要透過:
✅ 拍攝側面 X 光片
✅ 計算脊椎參數與骨盆參數
這些專業判讀才能真正看出脊椎與骨盆角度是否異常,是否真的需要介入調整。
❗但現實是: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去拍 X 光、找專業人員做角度分析。

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「中立訓練位」
不少人錯誤地認為:「我只要站得像解剖書上的那張圖,就是正確姿勢。」
但事實上——
人類身體因為 基因、人種、身高、肌肉長度、比例差異,每個人自然的中立位都不一樣。
🟡 你應該要找的不是「完美對照圖」
✅ 而是屬於你身體的中立訓練位
怎麼找出你的中立訓練位置?兩步驟教你判斷
即使沒有 X 光與專業參數,我們還是可以從自身感受出發,找到比較準確的中立訓練位。
🧩 Step 1:骨盆位置的中立訓練位判斷
- 嘗試骨盆前傾極限(翹尾巴)
- 再試骨盆後傾極限(尾巴捲向地面)
- 找到中間相對不費力的位置
🧩 Step 2:胸椎位置的中立訓練位判斷
- 嘗試「挺胸」的極限
- 再試「駝背」的極限
- 一樣找出兩者之間最自然的位置
這就是你目前能找到最貼近身體自然結構的「中立訓練位」。


為什麼很多人找不到中立位?胸椎「卡住」是關鍵
即使照著上述方法去找中立點,還是有很多人覺得:
「欸?我怎麼找不到正確的中間點?」
這通常是因為——
🔸 胸椎活動度不足,整段胸椎像是被黏住一樣,無法正常前後擺動
🔸 這時候不論怎麼動,感覺都「不順、不對、不自然」
💡 解法:透過動作訓練 恢復胸椎活動度,才能讓你找回真正的動作自由度。
過度矯正=反效果!錯誤姿勢的迷思
有些人以為越「打直」越健康,常出現這些情況:
🔺 硬把胸挺起來,反而讓腰椎過度緊繃
🔺 拼命往下壓骨盆,導致下背代償、屁股過度出力
🔺 模仿網路健身影片做過多核心訓練,但姿勢沒有根據中立訓練位建立,反而揠苗助長
👉 中立訓練位定義錯了,所有訓練都只是「在錯誤的基礎上疊加動作」
你可以從哪裡開始調整自己?
如果你不太清楚自己的位置,而又想讓自己恢復體態,不妨從這幾個方式開始:
🔹 建議先從全呼吸開始練起
🔹可以找一些恢復胸椎活動度動作實作
🔹 再嘗試骨盆前後傾找中間
🔹 後再從挺胸駝背找中間
你或許會覺得找到了然後呢?
實際上練習身體的位置在哪,對於訓練也是很重要的方向,因為這也是在練習你的本體感覺與控制,當你的控制越精準,自然在動作控制上或是體態調整上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
中立位計算不是想像那麼簡單
我們常在網路上看到各種關於「中立位」的圖表與說明,但其實……醫學定義與訓練定義有所不同
🔍 不過真正的中立位參數是需要結合 X 光與專業角度計算的。
例如:
來自《Orthopaedic Surgery》的這張研究圖👇
👉 圖表來源:Wiley Online Library
此圖僅作為資訊補充參考,無需理解其學術細節,僅說明專業上需要精密測量與影像工具輔助。
常見問題 FAQ
Q1:我已經做了很多訓練,但為什麼還是覺得體態不好?
A:可能是沒有從自身結構出發,缺乏中立位概念,導致一直在代償與矯正之間來回。
Q2:我身高比例特殊,還需要照著標準姿勢訓練嗎?
A:不需要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訓練姿態,中立訓練位是個人化的判斷依據。
Q3:找到中立訓練位真的那麼重要嗎?
A:「中立訓練位」的目地是為了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來定義是否駝背還是挺胸。
不過我們更注重身體是否有靈活控制的能力,而非被受限的情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