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算命的人,一定會有算命算不準的經驗。但論命論不準,一定是命師學藝不精嗎?還是你問的問題,本身發生的機率就太極端,導致容易論不準?看看這篇文章,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。
從快篩的偽陽性談起[1]
回想 Covid-19 疫情高峰時,家家戶戶都在做新冠快篩。若新冠快篩的檢測靈敏度(對於真的確診 Covid-19 的人,快篩檢測出陽性的機率)有 98%,特異度(對於沒有確診 Covid-19 的人,快篩檢測出陰性的機率)有 98%,看起來似乎很可靠。然而,如果社區實際的感染率只有 1%,對社區進行普篩的狀況下,一個「快篩陽性」的結果,到底有多可信?那個人真的確診Covid-19了嗎?
假設每檢測 10000 人,真正確診者約 100 人。
靈敏度 98% ⇒ 真正確診的100人中,快篩可以抓到 98 位真陽性,漏掉 2 位假陰性(實際確診Covid-19卻沒有被篩出)。
特異度 98% ⇒ 在剩下 9900 位未確診者裡,仍有 2%( 198位)被誤判為陽性(沒有確診Covid-19,卻被篩出陽性)。
於是,快篩結果顯示「陽性」的總共有 296(98+198) 人,其中只有 98 位是真的——也就是說快篩檢測陽性者真正確診Covid-19的機率只有約 33%。
這就是「偽陽性」的悖論:即使檢測本身夠精準,當真實事件(確診)本來就很少見時,任何「陽性」都可能大多是誤報。關鍵原因在於事件本身的基礎發生率(先驗機率)太低,使得檢測的錯誤(即便比例不高)在絕對數量上反而顯得突出,從而影響到大眾對於工具的信任。
[1] 董宜青副教授,全台快篩,為何不可行?一篇算給你看:偽陽性率恐達70%,商業週刊,110年5月26日,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focus/blog/3006600(最後瀏覽日114年5月31日)
條件機率與貝式定理
上面例子其實就是在運用機率論中的「貝氏定理」(Bayes’ theorem)計算「得到陽性結果的人真的確診的機率」,其公式如下:

- P(確診∣陽性):在檢測出陽性的狀況下,真的確診的機率。
- P (確診):社區真實確診率(先驗機率)
- P (陽性∣確診):在確診的狀況下,被快篩為陽性的機率(靈敏度)
- P (陽性∣未確診):在未確診的情況下,仍被檢測為陽性的機率(1-特異度)
當先驗機率很低時(如 1% 感染率),分母右邊那一項雖然乘上的是「偽陽性率 2%」,但母體大(9900 人),結果仍造成大量偽陽性,使得分子(真正陽性)被稀釋,後驗機率就會大打折扣。
這提醒我們:任何聲稱「準確度很高」的檢測或預測,都必須連同事件的基礎發生率一起考慮,否則就容易高估預測的可靠度。
如何應用在命理上
我們把上面的「快篩」代換成「算命師的預言」,把「確診」代換成「事件真的會成功」,情況幾乎一模一樣。
先驗機率(實際發生率)低
某些事原本就極少發生,例如:「高中畢業後三年內創業就並成功募集千萬資本」或「買彩券中頭獎」。這類的事件,就算沒有算命師,我們也知道這基礎發生率遠低於 1%。
算命師的「命中率」有限
設想一位命師自稱準確率 90%。如果用統計驗證,可能是:
。真會成功的個案,90% 被他說「會成功」(靈敏度);10% 被說「不會」(誤判)。
。真不會成功的個案,他有 10% 說「會成功」(誤判);90% 說「不會」。
代入貝氏定理
若事件真實成功率僅 0.5%(千分之五),我們來計算被判定「會成功」的人實際成功的機率:

易言之,當這件事的真實成功率僅0.5%,即便這位命師整體「準度」看似高達 90%,當他告訴你「會成功」時,論準(事情真的成功)的機率僅約4.3%。
為何如此反直覺?
等等,前面不是說該命理師的準確度是90%嗎?為什麼這裡說「在命理師說這件事會成功的條件下,論準的機率」是4.3%?跟90%也差太多了吧?
原因是在於,命理師「論準」的機率,是「在命理師說這件事會成功的條件下,事情真的成功的機率」加上「在命理師說這件事會失敗的條件下,事情真的失敗的機率」

而我們也不能忽略,針對這件事,命理師說會成功與說會失敗的機率


白話來說,命理師有89.6%的機率,說這件事會失敗,此時論準的機率為99.9%;有10.4%的機率,說這件事會成功,此時論準的機率為4.3%。總體而言,命理師論準的機率,仍為90%(89.6% x 99.9% + 10.4% x 4.3%)。
該如何解讀?
算命師的正面預測,對原本就小機率的事件,未必可以全然相信。因為命理師的「誤判率」即使只有 10%,面對龐大「失敗母體」,仍會帶來大量誤報,把真正會成功的少數人稀釋掉。
所以若要讓預測具有準確度,欲預測之事件本身發生率,本身不能過低,否則預測結果不可信。當然,命理師本身也要精持續進自己技藝,提高自己的準確度。
實例——留學獎學金的取得與否
就我個人論命的經驗中,還真有發現類似的情形
Y和L都是我的好朋友。對於我身邊的朋友而言,當遇有人生的重大問題,想以玄學請人指點方向時,我往往是他們的首選。Y和L都想申請國外博士班,Y申請的是英國文學博士,L申請的是美國法學博士(Juris Doctor,J.D. )。兩人分別來問我,申請能否順利?能否拿到獎學金?(唸博班是真的貴,他們兩位沒有獎學金沒辦法出去)
他們的今年流年命盤分別如下:
Y:

L:

懂紫微斗數的朋友,單就流年命盤而言,你覺得誰取得獎學金的機率高?
考慮到英文博士與美國J.D.的獎學金發放率,若你作為命理師,該怎麼解讀真實的機率呢?
最後的結果是,Y申請的英國文學博班program都有發offer,但是都沒有給獎學金;L申請的美國J.D. program,有兩間發了70%的獎學金,據他的計算,他唸J.D.的花費將因此與在台灣念研究所的花費相差無幾。
結論
當你拿著一個本來就極罕見的事件去請命理師「判吉凶」時,很有可能已經掉入了機率的陷阱。縱使該命理師本身的準確度很高,對這件罕見事件也斷言會成功,實際上的成功率恐怕也沒有想像中的高——因為這可能只是眾多「偽陽性」之一。
回到更根本的問題——來論命真的是要命理師給一個「yes or no」的答案嗎?又或者命理工具的本質,是透過其描繪出生命的軌跡,或是暸解自己先天的不足與缺陷,並自行迴避或克服之。而不是要求命理師給予「是」或「不是」的答案。
而對我們命理師而言,除了不斷精進技術之外,在給預測時,千萬也別忘記考慮事情實際上發生的機率,以給予命主最為妥適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