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找我選結婚日,我第一個問題通常是:「要不要出正式的『紅課』?」,但通常對方會反問我「什麼是『紅課』?」。於是便有了這篇文章,讓我來一次把這個東西講清楚,大家也可以自行判斷要不要這份文件。
什麼是紅課?
「嫁娶紅課」是傳統婚禮流程中的一張紅紙書面,由擇日老師依據新人及雙方父母的生辰八字擇出適宜的日子與時辰,並明確寫上全套婚禮相關事項與禁忌。它是給雙方家庭與媒人溝通、確認的正式依據。
典型紅課內容會包含:
- 訂婚(納采/文定)時間
- 安床時間
- 嫁娶時間
- 各儀式時間所沖煞者的歲數
- 儀式注意事項與禁忌(例:嫁娶當天不拜拜、新娘進門時男方父母暫避、新娘離家時女方父母不送等)
易言之,紅課不只是「哪天幾點結婚」;它是一份完整的禮俗流程指引。
紅課的圖片,可以參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典藏:
https://collections.nmth.gov.tw/CollectionContent.aspx?a=132&rno=2018.024.0067
https://collections.nmth.gov.tw/CollectionContent.aspx?a=132&rno=2018.024.0068
https://collections.nmth.gov.tw/CollectionContent.aspx?a=132&RNO=2018.024.0069
(尊重著作權,就請讀者點連結去觀看吧~或是google「嫁娶吉課」的圖片也可以找到很多)
為什麼傳統上需要請老師出紅課?
在傳統流程裡,男方會請媒人帶著紅課交給女方;女方通常會找自己的老師進行「覆課」(再審一次),確認沒問題後,雙方才定案結婚日期與儀節。
因此,紅課的功能有:
- 同儕審查:由兩位以上的老師審核同一個時間,確定該時間為良辰吉時。
- 專家解釋:嫁娶儀式相較於其他儀式,有的沒的小禁忌更多。有一份紅課可以讓擇日老師說明各式流程之禁忌,並明確記錄。
- 家族溝通:不同家族的老一輩都知道有這份文件(因為長輩們當初結婚可能也有這份文件),有效減少長輩們的疑慮。
現代婚禮的簡化——你真的需要紅課嗎?
當代多數婚禮捨棄傳統流程,改走簡約路線,常見情況是:
- 不另外辦訂婚或只用餐敘代替
- 沒有安床儀式
- 結婚當天主要是宴請親友,沒有傳統迎娶隊形與繁複儀節
- 不再請媒人,也不會找第二位老師覆課
如果你只需要一個結婚或登記的好時間,且不做傳統婚禮流程,也不需要第二位老師覆課,其實可以不用正式紅課。這樣做的好處是:更省時間、重點明確、費用也相對精簡。
結論
所以如果你要選結婚日,可以先想一想。如果你要走的是傳統的中式婚禮,尤其是有迎娶、進房儀式的,這種建議還是要有一份正式的紅課作為依據;如果你走的是簡約的現代婚禮,或者直接登記結婚,那或許你用不到紅課,直接請老師幫你擇一個良辰吉時即可,除非你想留一份做紀念~